第三九六章 双喜?临门-《唐朝好男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没和谁,就是闹烦,”颖一脸不爽的拉个枕头靠下。“吃饭也不香,也没精神朝外面跑,待家里好好的就气闷,怕是中邪了。”

    这我没办法,可能因为换季节闹的,天一冷容易出现这种症状,剥了俩山楂丸塞她嘴里敷衍,喊管家偷偷去城里找个好医生来看看。吩咐清楚。走后门进来。不许让周神医知觉了,违者罚款。

    不算病。交代完后独自朝程老爷子家跑一趟,今年陇右那边闹劳力荒,明年若垦荒不利的话,到后年等交纳官棉的数量加一成就有点吃力了。

    这是个大问题,毕竟现在能大规模垦荒的全是有头有脸大家族,朝廷已经很给这些人面子了。官棉地征收上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,按照开垦荒地的规模隔年递增,开垦的越多,折扣越大,一来鼓励陇右周边的外族下马垦荒,二来朝廷也有把陇右作为棉粮产地地打算。

    这样以来首先解决了边疆备战备荒钱粮高支出的问题,再就是不少西域大族群也向朝廷发出愿意务农的意向。肥沃的土地吸引了越来越多地定居者,而政府也愿意看到越来越多的游牧民族加入到垦荒行列中来,兰陵当年的豢养政策逐渐发挥了效应。陇右六大都护府都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吸引外族拓荒者,从无偿农业技术培训到指派农学专家亲临指导,各种措施不一而足。

    为了扩大农学的影响力,刘仁轨亲自筹划自筹划的陇右农学分院明年初正式开学,在陇右各个都护府治下都开设办事机构,已经着手挑选适合的人员前往陇右主持前期工作。

    程老爷子早就看出垦荒的价值所在,对这事非常重视。因为是王、程、秦、崔四家联营地大项目,劳力短缺的问题上已经派人给当地军中递话过去,凡这四家的需求尽力满足,没主的活口想方设法朝农场里弄云云,听起来有点渗人。

    大家都一样,因为劳力短缺让这些农场主们暂时放弃了各自的立场变的团结起来。文、武集团里能说上话的全都变成极端分子,把周边各族各国对大唐不敬的帐能翻地全翻出来,有无耻地已经开始翻隋朝帐的,再远点就朝南北朝追溯,有个八十多岁历史学家老爷爷叫嚣着为西汉百姓报仇,硬说当年西芏(哈撒克斯坦北部)大军犯境俘我边民百余万,老泪纵横地好像被俘边民里有他祖先一样。

    这已经到了不要脸地步了,西芏建国比唐还晚,一建国就屁颠屁颠的朝大唐报道,美女送了不老少,硬说人家新兴四十年不到的国家五百年前逮了你老祖宗去当苦役,这忒不地道了。就算五百年前干过这事,西汉时候哪有百余万边民让人家抓?就现在连牲口在内也凑不齐这么个数字。

    这道理人人都懂,可着急了什么事扯不出来?这边说的凄惨,那边马上就跟风嚎啕,一下都觉得几十辈祖宗日子过的太凄苦,该为他们报仇的时候到了。连归附朝廷的外族也起哄附和,恬个脸硬说大家都一个祖先,你祖先凄惨就是我祖先受罪,报仇的一道,不许单独行动。

    下来就有人骂,说薛仁贵蹲了茅坑不拉屎,大军拉过去屁事不干的混光阴,你到底打不打?不打的话让我们去干,保准连月子里的都抓来当童工,无能之极!

    过分了,都是场面上有头有脸的人物,这么闹就有点掉价。要不说儒家思想好,关键这年代儒家还没后世那么值钱,君主又推崇内圣外王,弄的一个个饱学之士到了节骨眼上比响马都恶劣,真正当响马的全自杀了,业务能力比不过读书人实在没脸活下去。

    “薛仁贵啊,哈哈……”程老爷子笑声带了夜猫子的劲,不知道他是替薛大将军担心还是这边看人家笑话,“坐了火盆上烤就是这么个样子。他想经营几年,可朝里已经等不急了,等明年开春后怕就得开仗。这帮杀才光觉得官棉征的多,等东边吃了败仗就该哭天抹泪了,到时候朝廷怕得下狠手征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